农民工巨晓林:改写铁路施工“教科书”
来源: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09日 字体:【

在铁路电气化方面研发43项省时省力的工艺,著有相关工具书,并爱写诗、画画、写小说

49岁,陕西岐山县人,高中文化,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接触网施工工人。

他先后参加10多条国家重点电气化铁路的施工。创造新的施工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撰书《接触网的施工经验和方法》,被作为工具书,配发给数千名接触网工。

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6月2日下午,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在河北唐山唐海县召开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楷模巨晓林媒体见面会。

在现场,巨晓林的手始终攥着桌上的话筒。一旁的人给他拨拉开,他又不知不觉重新紧紧握住。

“你别拘谨。”人群中有人喊。

他是个在铁路上工作了23年的农民工,铺设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他所研发的43项工艺工法,给所在的企业创造了6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农民工的工艺创新

翻开巨晓林的过往,会发现他的生活随着铁路网而铺陈开来:北同蒲线—鹰夏线—大秦线—京郑线—哈大线—迁曹线。最近的这个,是京沪高铁。

测量、挖基、架线……巨晓林自从1987年成为铁路工人,在23年里,他每天工作完,都要看书、做笔记,“几乎是23年如一日”。

巨晓林喜欢在本子上总结、研究工作上的难题,前后积累了70个本子,23万字,个别工艺上的难题他甚至会配上简单的图片(图片)说明。

2008年修建迁曹线,时间紧,工期短,而工人搭建接触网,需要爬上近4米的高台测量准确的数据后,再下来剪线制作。费时费力的同时,高空作业也增添了一定的风险性。

晚上熄灯后,巨晓林睡不着,“怎么才能不需要每次都爬杆测量?”随后,他给徒弟姚升打了个电话,二人商量着怎样将高空测量变为地上测量。

“难题不解决,就会心里难受,甚至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巨晓林描述自己的感觉,“每改进一项工艺,就是最满足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从线路绑扎到悬挂滑,各项工艺中,巨晓林似乎总能研发了一些小办法、小窍门来使工作变得省时省力,并记录、整理成文字和图画,传授给工友们。由于巨晓林的工艺革新,中铁电气化局常能提前完成任务。

打印 关闭

热点排行
中国中铁官方微博
中国中铁官方微信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9号9号楼中国中铁大厦 京ICP备14038223号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