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根非洲16年,坚持奋战在境外矿山生产建设一线,舍小家为大家,把青春奋斗绽放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征途;他攻克施工难题,创新工艺工法,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千万美元;他开展科研攻关,获国家专利授权10个、荣获2022年“中国中铁第八届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就是中铁资源集团华刚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兴海。
创新施工工艺 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能够参与刚果(金)铜钴矿项目建设,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我为自己赶上好时代、遇到好机会而感到无上光荣。”这是陈兴海最为感触的一句话。2008年,他作为第一批赴刚果(金)现场的技术人员,这一干就是16个年头。
在工程建设中,面对地下涌水量大、边坡地质条件差、矿石类型复杂、选冶难度高等世界难题,他坚持守施工现场,通过两年半的时间,带领技术团队对铜钴矿石赋存状态、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开展三维地质建模,根据品位及氧化率不同将矿石进行15种分类,首次在大型有色矿山实现分采配矿,并按分采分选设计思路建成3条选矿生产线。采用磨矿直接浸出工艺,解决了高氧化率矿石浮选工艺难回收问题,选矿回收率达100%,冶炼回收率95%以上,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他创新性提出并推广应用整段穿孔分段取样分段采掘工艺,损失贫化从设计5%下降至3.5%以下,项目建成后每年减少矿石损失13万吨,创造的直接效益每年超过千万美元。
攻克技术难题 极大提升施工效率
2019年8月底,刚果(金)铜钴矿项目二期基建剥离开始。针对项目二期基建剥离时间紧、任务重,采剥单位运输车辆300多台同时作业且非洲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陈兴海带领团队在疫情防控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通过优化采剥顺序和运输系统,提高了采剥效率,提前半年完成了二期基建剥离量。完成基建剥离任务后,他又转战矿建二期工程。针对尾矿库初期坝换填、萃取玻璃钢管道安装、半自磨小齿轮温差大、浸出胶管阀法兰等技术难题,他组织设计院、设备厂家、施工单位探讨解决方案并积极推进,提前实现了“6.30”焙砂-浸出-直接电积产出首批阴极铜的任务目标。
他还结合难选矿石存量多、采场供矿压力大的实际情况,优化配矿方案,调整选矿处理工艺流程,解决了二期浸出钴线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了铜钴兼收,确保了达产目标的完成。同时通过不断优化工艺参数和设备及工艺流程改造,二期工程投产5个月后就实现了达产达标。
开展科研攻关 成功实现“非洲第一”
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陈兴海组织和带领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了《矿山地质精细化管理实践研究》《提高矿体圈定精度,优化原矿质量管理》《高氧化率复杂铜矿高效浮选新工艺研究及应用》《铜钴矿分质梯级利用技术及产业化》《复杂难处理铜钴矿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等多项科研课题及应用研究,并顺利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他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上,充分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参与设计并建成了流程复杂、也最经济最灵活的铜湿法冶炼生产线;增加钴精矿预中和工序,解决了湿法冶炼的水平衡问题,垂直稳流萃取成套设备推广应用达到了“非洲第一”的水平,工艺技术先进、设备应用平稳。
2021年以来,陈兴海共组织完成6项科研课题并结题验收,申请专利30余个,其中发明专利11个,已获专利授权10个。他对项目工程成果进行总结,组织申报并先后获得中国中铁、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国家优质工程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多项大奖,以及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设计一等奖。
?
企业最需要的时候,他去;项目面临难题的时候,他冲。这就是陈兴海,一名奋战在“一带一路”上的科技尖兵,一名为中国中铁大海外事业不懈奋斗的建设者。他用初心使命诠释了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国资央企人的精神风貌,用实际行动为建设“一带一路”的美丽画卷增光添彩,在刚果(金)市场打响了“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