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中老两国领导人称赞中老铁路是两国务实合作的旗舰项目,中老铁路展示了老中两国合作的丰硕成果,它将提升老挝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推动老中两国民心相通。铁路北起老中边境口岸磨丁,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全长414公里。铁路全部采用中国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60公里,为电气化客货混运铁路。工程于2016年12月全面开工,2021年12月建成通车。
大桥位于老挝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琅勃拉邦,横跨流经老挝全境的湄公河,全长1458.9米,共计34跨,5个主桥墩均位于湄公河中,跨越湄公河处为60+4×104+6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全线施工难度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桥梁。
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动态优化施工组织,科学配置建设资源,提前7个月完成大桥合龙任务,荣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国奖。同时,大桥的合龙也为中老铁路全线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让老挝社会见识到中国承建方精湛的建设技术和中国企业展现的“中国速度”,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也贡献“中国标准”、提供“中国方案”、展现“中国技术”,有效提升了中铁八局、中国中铁,乃至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品牌形象。
破解难题,扫清“中国速度”拦路虎
中老铁路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为(60+4×104+6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为全线主桥长度最长,水中基础最多,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难度最大的桥梁,20号至24号5个主墩位于河中,水深最大达到30米,河面宽536米,要在这汹涌的急流上和裸露基岩上打基础、修桥梁难度让人惊叹。
在大桥修建的4年多时间里,中铁八局克服了资源匮乏、地质条件差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湄公河河水深,河流湍急,雨季水位涨势凶猛,河床无覆盖层,水下基础爆破开挖难度大,栈桥钢管桩和钢护筒锚固施工技术难度大等技术难题和所需机械设备和钢材量大,施工组织难度大、疫情影响等重重困难,依据情况实施技术创新,令海外同业者再一次见识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实力,中国标准又一次被纳入到新的国际标准中去。
中铁八局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建设这座大桥,为了保证基础施工的正常推进,中铁八局建设者在湍急的湄公河上搭建了长度为600米钢栈桥作为施工平台和运输物资。中铁八局建设者认真落实中老两党两国决策部署,坚持质量核心,动态优化施工组织,科学配置建设资源,同步开展环水保设计施工,以精品引领建设行为,用匠心铸就工程品质,推动了跨湄公河特大桥的提前7个月完工。
创新工艺,展现“中国速度”动力源
为了确保大桥施工质量和进度,中铁八局在国际国内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攻关,走出来一条“中国工艺”的创新之路,擦亮“中国中铁”国际品牌。
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20#~24#的5个主墩位于琅勃拉邦湄公河之中,最深水深达到了30米,因此必须借助栈桥搭建作业平台,才能进行水中墩基础施工,而根据设计地质资料,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栈桥区域无覆盖层,裸露基岩以砂岩、玄武岩为主,因此在深水急流裸露基岩河流上钢栈桥架便成为了桥梁基础“扎根”的关键所在,而搭设栈桥的重难点就在于螺旋钢管锚固,据了解,国内迄今为止,在相关领域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为了实现栈桥螺旋钢管锚固的技术突破,中铁八局一公司中老铁路项目部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针对栈桥螺旋钢管锚固的施工难题创新立项,充分收集了现场资料,详细记录每个工序相关数据并进行比对和总结分析。通过反复的探究、论证,最终确定了“冲击钻引孔,灌注水下砼,振动锤插打钢管桩锚固”的方案,使用钢管桩直接嵌入基岩,并采用混凝土锚固,栈桥基础更稳定,抵抗洪水及漂浮物能力强,安全有保证。通过此次技术攻关,为深水急流裸露基岩河流钢栈桥架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数据,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施工工艺,为深水急流硬岩裸露河流区域钢栈桥施工提供了借鉴,为“中国速度”插上了创新翅膀。
优化方案,增添“中国速度”助推剂
湄公河年径流量居东南亚之首,每年5月到10月,老挝半年都是雨季,湄公河在雨季水流湍急。每到汛期,水面上涨,施工之难前所未有。因此,项目部必须在雨季来临前保证全部桥墩出水,否则琅勃拉邦湄公河特大桥乃至中老铁路的建设可能耽误工期。靠近湄公河主航道区域水深较深,水流较急,在栈桥施工过程中,水上钻孔平台定位难、钢护筒定位难、钻渣清理难等问题阻碍了栈桥的施工速度。为此,技术攻关小组里面加入了多年桥梁建设经验的专业工程师,对栈桥搭设过程各工序施工所需时间、施工速度的主控要因进行收集分析,并通过再三研究,最终制定出进行设备改装、安装卷扬机牵引平台移动,同时设置竖向可调支撑增加平台稳定性、调节工序施工时间、钻渣及时清理,防止无效工作、在平台上安装钢护筒导向架,保证钻孔时护筒不水平移动或倾斜的对策。通过技术的优化,栈桥搭设速度从开始的10天一跨,提高到现在的5天一跨,在时间上省一半,这为大桥提前7个月完工,也是对外展示中国速度的有一次突破。
在媒体宣传方面,中铁八局积极打造国际国内两个“舆论场”,积极寻求与国内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及驻外媒体机构的联动,组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人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日报、重庆日报等媒体采访采编,积极报道大桥施工进展及施工者感人故事。新华每日电讯以《从山茶花到占芭花:中老铁路长图速览》《跨越山河 联结友谊——写在“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之际》为题,以中铁八局修建中老铁路琅勃拉邦跨湄公河大桥为主图宣传报道大桥建设,同时,公司还相继在《人民日报》头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中文国际等栏目或频道,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政府网、国务院网站等主流媒体平台播出登载,中国国际电视台人文纪录片《向南流的河》也聚焦中铁八局中老铁路琅勃拉邦大桥建设者。与此同时,积极与老挝国家电视台合作,由中央电视台重庆总站“新春走基层”节目制作的《邮包里的惦念——寄往老挝的思念》节目,于2022年2月16日晚黄金时段登陆老挝国家电视台,在老挝引发热烈反响,获得老挝政要和当地群众的认可点赞。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副部长坡西观看节目后表示:”感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了内容如此好的节目与老挝民众分享。只有这样的真朋友、真同志才能奉献出自己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老挝国家电视台台长苏万·维莱显点赞视频:“作为一名老挝人,我对无时无刻都与老挝并肩作战的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以及人民表示感谢,也
希望通过电视节目,进一步增进老中两国人民的感情,共同用好中老铁路,让中老铁路成为老中两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
展示形象,搭建“中国速度”同心桥
中老铁路琅勃拉邦跨湄公河大桥不仅是老挝人的“梦想之桥”,也是连接中老两国人民的“同心桥”。在大桥建设同时,中铁八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推进企地建设,融洽与当地百姓、政府的关系,参与老挝公益事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提供技能和安全操作培训,开展了义务修路架桥、捐资助学、抗洪抢险等活动,用实际行动浇灌中老友谊之花。在2018年雨季,老挝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灾,项目部职工不仅自发进行爱心捐款,还顶着暴雨酷暑,仅用28天就在南松河上架起一座保障救灾物资抵达灾区的钢栈桥。疫情期间,面对老挝国内医疗资源紧张,中铁八局建设者到项目部驻地附近的老挝琅勃拉邦省疫情防控检查站,赠送给防疫站急需的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架起了一座中老合作抗疫的友谊桥梁。施工期间,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召开之际,中铁八局又为乌多姆赛省班纳汉村硬化村道两公里,方便了近千村民的出行,得到了中老两国领导的高度赞扬。
中铁八局“桥梁建设品牌”得到中老两国领导人的高度肯定
中老铁路两跨湄公河特大桥是“一带一路”上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建设期间受到了中老两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在2018年国庆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视察中老铁路湄公河特大桥施工现场时,对项目部推陈出新,创新建设的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并强调了建设中老铁路意义重大,是造福中老两国人民的伟大工程。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坤明在磨万铁路III标项目部视察时说:“我们工地比国内很多工地都干得好!”老挝总理通伦·西苏里率团到中铁八局一公司承建的中老铁路琅勃拉邦施工现场视察时对中老铁路项目现阶段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喜悦并表示祝贺。
以“中老铁路”为代表的中国高铁品牌得到海外高度肯定
中老铁路开通后,国际舆论高度关注,积极评价中老铁路的带动作用,普遍认为铁路开通不仅带动了老挝经济快速发展,还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搭建合作桥梁。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中老铁路正推动老挝以“更快的步伐”发展。老挝巴特寮国家通讯社刊文《中老铁路推动老挝经济发展 促进中老合作》,报道称,中老铁路跨越山河,帮助老挝突破了没有海岸线且地形复杂的困境,开创了一条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中老合作、助推区域联接的新道路。泰国《曼谷邮报》报道,中老铁路极大地促进了旅客运输,便利民众出行,缩短了沿线城市间的通行时间,大大提升了民众求学、探亲、就医的效率。老挝《万象时报》称,“中老铁路是老挝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中老铁路带动出口激增,帮助老挝重振旅游业,满足了万象与北部省份之间日益增长的旅行需求。泰国《国民报》指出,中老铁路加强了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互联互通,大大降低了跨境运输成本。拓展了双边市场,促进了沿线国家物流、工业和贸易的发展。 (中国中铁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