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连绵的山峦层峦叠翠,茂密的林间回荡着鸟鸣虫吟。大自然以鬼斧神工之力,赋予梅州地区质朴天然的景致。然而,这片美景却因交通闭塞而鲜为人知,于是,“高铁梦”在梅州人民心中油然而生。被称为“开路先锋”的中铁六局筑梦团队闻风而动,他们以建设为笔,用汗水作墨,历时1534天,于今年9月14日,顺利完成梅龙高铁建设任务,在山河之间勾勒出一条钢铁“巨龙”。
高铁施工大多在崇山峻岭、沟壑纵横之地展开,此地山高坡陡,地理环境独特。如何在峭壁与峡谷间开辟出一条长达40多公里的施工“生命线”——便道,是筑梦人在建设过程中面对的第一个挑战。
“小张,把全线施工图纸导入奥维地图;小李,调试设备并检查电量;小刘,办公室买了防蛇药,进山时给大家分发一下。”在前期勘察阶段,为了快速打开施工局面,找到最佳方案,项目部的测量员们肩扛仪器,手持镰刀,在水洼遍布、杂草丛生的深山老林里穿梭。
山区多雨,道路泥泞湿滑,他们风餐露宿,虽然条件艰苦,但却乐在其中,每天还互相比较微信步数。不到一个月,他们就走遍了标段内的每一寸土地,成了名副其实的现场“活地图”,而胶鞋也成了那段时间消耗最多的物品。同事们感叹:“工地上的路都是测量队和工程部的兄弟们一步步走出来的。”
与此同时,公司专家组和项目部管理团队也迅速进驻现场。针对地形复杂、线路交错等实际情况,他们积极规划、反复商讨,最终确定了合理的便道方案。他们决定尽量把便道修筑在红线范围内,并与当地村民现有的道路相结合,做到“合二为一”。在大山深处,他们通过修建盘山便道、延长便道长度等方式来减缓坡度,借助机械设备和人工配合,最终打通了制约施工生产的40多公里运输生命线,为后续项目施工生产扫除了障碍。
面对施工中的难题,筑梦人总是坚定地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山区建设高铁,地势陡峭、环境复杂、条件艰苦,但他们却能苦中作乐。新田特大桥、青西跨长深高速大桥、陈屋跨济广高速特大桥等桥梁都依山傍水而建,桩基大多位于半山腰。面对桩基施工平台修筑困难等问题,筑梦人积极发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建设高品质特大桥为目标,从原材料挑选到施工细节都力求精益求精。他们通过微创新解决质量通病,克服施工期间雨季淹埋、施工便道损毁、边坡冲刷等难题,合理周密地部署施工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当时,看到技术员小刘引导着十几米长的旋挖钻设备在狭窄的乡道上穿梭时,村民张勇惊讶不已:“真不敢相信你们能把这么大的设备运进来!太厉害了!”为了建好梅龙高铁,筑梦人持续改进生产组织管理,优化生产资源配置,强化施组策划和落实,超前谋划、科学组织。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探寻解决难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为施工生产提供了有利的作业面,扫除了障碍。
“以前我回趟家,不管是坐火车还是大巴车都要四个多小时,梅龙高铁建好后,现在我回来只要一个半小时了!以后周末就可以随时回家看老婆孩子。”架子队驻地房东的儿子小刘探亲时感慨地说。 (董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