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抗美援朝的战局已趋向稳定,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一大批重要的基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其中就包括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这可是万里长江第一桥,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梦想和新中国的荣耀。毛主席对这座桥梁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这一桥梁的建设者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怀。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场景
2月16日深夜,毛主席南下到达汉口,这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来到武汉。17日一早,他就提出要去汉阳看一下,于是便让当时的中南局交通部长刘惠农陪同,坐一条小船经过汉口龙王庙,由汉阳高公街上岸。那时的汉阳街道狭窄,街面萧条。看到有划子过江,毛主席问:“老百姓都是坐划子吗?”“是的。”刘惠农回答,“这里是长江、汉水汇合口,风大浪急,坐划子很不安全。现在中央已决定在汉水上架设铁路桥和公路桥,与长江大桥一起,把武汉三镇连成一片。”毛主席听后十分高兴,连连点头。当晚,毛主席听取了地方领导的汇报,其中就有关于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及桥址线的若干方案的内容。
毛主席在群众的簇拥下
18日,正在负责原铁道部大桥局(现中国中铁大桥局,以下简称大桥局)组建工作的代理局长彭敏接到市委电话,说毛主席可能要到蛇山,察看大桥桥址的情况,让他前去汇报。此时,正在江中进行钻探的勘测队向彭敏报告,说蛇山上孔明灯附近围聚了很多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彭敏一行急忙坐船赶到武昌岸,只见人如潮涌。原来,毛主席已登上蛇山,察看了龟、蛇山间的桥址线,在与群众攀谈时被两个小女孩认出。结果,蛇山上的游客都呼喊着“毛主席来了”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在群众簇拥之下,毛主席好不容易才下了山,他笑着说:“真是下不来的黄鹤楼哟!”
毛主席在蛇山与群众攀谈
1956年5月,武汉长江大桥的施工已经进入高潮,江心的桥墩也已露出水面。29日,已是大桥局局长彭敏接到湖北省委的电话通知:“毛主席要来看大桥工程,听汇报。”彭敏连夜准备了个简要的汇报提纲。第二天,毛主席在专列上的办公室接见了大家。 他问彭敏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彭敏说:“我以前在铁道兵团,抗美援朝时负伤转业到铁道部门工作,抗战时在山西新军当过团长。”毛主席说:“唔,看不出你还是个武人,我以为你是个文人呢。”又问,“你学过修桥吗?”彭敏答:“我是个学生,学过一点,解放战争时期抢修过几座桥,现在再学习吧。”毛主席说:“是的,建设和打仗不一样,要从头学起,也和打仗一样,在战争中才能学会打仗,好好学。”
第二天,彭敏随同毛主席坐船察看桥梁建设情况。船经过2号、3号墩时,毛主席看得很仔细,多次回过头询问一些机械的名称、施工的工序、混凝土凝固要多少时间,彭敏都一一作了回答。转了一圈,又回到后甲板上,彭敏正式向毛主席汇报大桥施工情况。毛主席认真听取报告,不时就工程进展、所遇困难、人才培养、施工管理以及一些桥梁科技的专门知识进行提问。在听了有关管柱钻孔法的汇报后,毛主席高兴地说:“管柱钻孔法是苏联人西林发明的,他们还不敢用,我们用了,证明是成功的。”他对苏联专家用世界上一流技术帮助建桥表示满意,当即向大桥局职工提出了任务:“要建成学会”“要在建设中培养出上百个建桥工程师”。
轮船在破浪前进,汇报在继续进行。毛主席对大桥建设十分满意,他说:“中央提出十二年赶上世界先进科技水平,不一定都得十二年,长江大桥这是三四年,就是世界水平了。”他还对彭敏说:“将来在长江上修上二十个、三十个桥,黄河上修上几十个,到处能走。”
毛主席在武汉长江大桥附近的江中游泳
汇报结束后,毛主席休息了一会就开始下水游泳,并多次穿过水流湍急的桥墩附近。那里停泊着不少正在施工的吊船、驳船,水中布有不少锚链,他泰然自若地游了过去。畅游长江后,毛主席兴致未尽,于6月2日挥毫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手迹
1957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基本完工,上层的公路桥面混凝土已经铺通,正在做柏油路面。6日傍晚,毛主席在王任重等省市领导的陪同下前来参观大桥。在汉的大桥局副局长杨在田等前往接待。毛主席脚登布履,身着灰色中山装,同迎候的大桥局的同志们一一握手,然后神采奕奕地朝武昌岸走去。他一边眺望三镇风景,一边询问有关大桥建设的情况。当见到桥中间一处栏杆上漆着黑、蓝、灰三种颜色,得知是为了征求群众意见,看栏杆漆哪种颜色好时,他笑着称赞:“好啊,搞建设也走群众路线。”
随后,毛主席转而询问杨在田:“有苏联专家在这里可以修这样的桥,如果没有可以修吗?”“可以。”杨在田回答。“可以修了吗?”毛主席紧跟着又问了一句。“能修!我们有了很大的提高!”杨在田自信地答道。毛主席听后满意地笑了。
毛主席在长江大桥上观看画册(左二为王任重,左三为杨在田)
此时,夜幕悄悄降临,三镇华灯初上,毛主席凭栏远眺,连声感叹:“万家灯火,万家灯火啊!”杨在田此时将《武汉长江大桥工程》画册送给毛主席,他接过翻看后说:“这是给我的呀?你们还有吗?不多就留着自己用。”杨在田说:“这本画册里有一封信,是大桥局全体职工写给主席的。”毛主席点了点头。
杨在田又拿出纸和笔请毛主席题词。毛主席认真地说:“这可要好好想一想。”王任重说:“主席,您就题‘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嘛。”“到东湖后考虑考虑再写。”毛主席说,随后与大家握手告别。几天后,毛主席派人送来了题词,正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位伟大的人物、一座壮丽的建筑、一家崭新的企业、一群开拓的桥工,共同书写出中国桥梁建设史上最璀璨的篇章。作为新中国桥梁建设的第一座里程碑,武汉长江大桥已巍然屹立在人们心中,而建设这座大桥的中国中铁大桥局,也早已作为中国的建桥国家队享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