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10时30分,由中铁二院负责全线勘察设计,中铁电气化局负责全线电气化施工,中铁一局、二局、五局、八局、九局、十局、建工、广州局、科研院、工业、物贸等单位共同参建的拉萨至林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建成通车、“复兴号”列车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
动车组驶过中铁广州局承建的拉林铁路绒乡雅鲁藏布江特大桥 刘伟 摄
这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实现的又一个梦想,是世界铁路建设的又一个奇迹——国家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时速160公里、全长435.48公里的拉林铁路,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桥隧比高达75%,一路攻克高原铁路建设多项难题。
这是一支英雄的建设队伍,是“永远的开路先锋”的又一张答卷——先后参加过青藏铁路一、二期工程建设的中国中铁人,2014年正式开启拉林铁路施工大幕,再创人类挑战极限的建设奇迹。
世界屋脊上擘画壮丽路线
“我们是开路先锋的‘先锋’,我们在世界屋脊上擘画铁路线。”勘设先行,已经坚守西藏超过10年的中铁二院拉林铁路项目经理何娘者说。
拉林铁路位于“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沿线山高谷深,相对高差达2500米,线路85%走行于海拔3000米以上。线路沿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前行,区域内构造发育、内动力地质作用强烈,浅表地貌改造频繁,表生地质作用强烈,因此线路所经区域地质极为复杂。
何娘者表示,为了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选出好的线路,中铁二院设计团队足迹遍布了拉林铁路沿线,并探索性地采用“空、天、地”一体化综合勘察技术,查明了沿线灾害类型、分布情况及对铁路工程的影响,对千米级危岩落石、高位泥石流、雅鲁藏布江河谷风积沙等国内罕见不良地质,采取合理可行的工程措施,有效降低了工程风险,对桑加大峡谷无人区、高海拔山峰等都一一探查清楚,最终在西藏绘就了一条高桥长隧的壮丽铁路线。
林芝是西藏平均海拔最低的地级市,这里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拥有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等世界级景观,越来越多的进藏游客把林芝当作“第一落点”,以逐渐适应高海拔气候。拉林铁路的开通,提升了拉萨—山南—林芝旅游环线交通运输的稳定性和通达性。与公路出行相比,拉林铁路将拉萨至林芝的通行时间由5小时缩短至3个多小时,将山南至林芝的通行时间由6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
新天路上攻坚克难创奇迹
在拉萨和林芝之间修建铁路的梦想,受限于国力和技术等众多难题,曾长期搁浅于纸上。“拉林铁路从图纸变为现实,雪域高原‘天路纵横’,功劳属于这个伟大时代,属于日益强盛的祖国和辛勤的人民。”何娘者说。作为西藏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的建设,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者又攻克了多项全国性、世界性铁路建设罕见难题。
——电气化。拉林铁路沿线集高海拔、强震、峡谷风、强雷暴、强紫外线、高地热以及极端温度等多种恶劣环境条件于一体,属于目前国内外最高海拔、最复杂艰险的电气化铁路。中铁电气化局在安装全线高低压设备时,均采用免维护的户内布置方式,避免了雷暴、风雨等恶劣天气对设备的影响。同时,全线牵引变电所采用无人值守加远动控制系统,调度端的监视员可在千里之外的西宁通过远动控制系统,实现对变电所内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监控保护等装置的操控。他们积极推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理念,创新研发了刚性吊弦加工平台等多项新装备助力施工,提升了高原地区电气化铁路建设质量和效率。
——隧道。拉林铁路全线有隧道47座,总长216公里,其中10公里以上的特长隧道6座,最长为17.3公里的达嘎拉隧道。中铁五局承建的桑珠岭隧道和藏噶隧道,分别被称为全线最热和最冷的隧道。桑珠岭隧道全长16.45公里,最大埋深约1347米,岩爆地段长达9500多米,施工时作业人员需要配置钢盔和防弹背心等防护用品。桑珠岭隧道作业面岩石最高温度达89.3摄氏度,国内外罕见。藏噶隧道全长8755米,存在冰水沉积层、连续富水断裂带以及软岩大变形等7个不良地质断层带,最大日涌水量2.3万立方米。项目部加强科技攻关,紧盯关键工序,创新运用综合降温技术和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工艺攻克高温施工、采用“分台阶帷幕注浆、管棚+小导管超前支护、小断面三台阶开挖”方法开挖富水冰碛层,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快速掘进。
——桥梁。拉林铁路全线共有各类桥梁121座,长84.6公里,线路占比约21%。其中,由中铁广州局承建、中铁工业参建的主跨430米的藏木雅鲁藏布江双线特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海拔最高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也是国内首座免涂装耐候钢铁路大桥。这种钢材“裸露”在自然环境下,外表面会自然形成免维护的氧化保护层,无需再涂装油漆便可起到长期的防腐效果。
保护雪域高原绿水青山
拉林铁路沿线处于高原高寒地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中国中铁各单位在设计、施工中更加注重生态环保,积极开展生态恢复科学研究,并通过一系列措施,保护了雪域高原绿水青山。
中铁二院设计团队秉承环保选线理念,合理绕避沿线环境敏感区域。针对拉林铁路生态脆弱特点,因地制宜采用高原乡土植物种类及配置方式,科学绿化,极大提高了生态恢复成果的存活率、保存率,构建了高原铁路人工再造植被重建关键技术。他们首次研发太阳能灌溉远程控制系统,针对沿线气候条件恶劣、雅江河谷风积沙发育、土层浅薄、跑水跑肥严重等难题,采取频繁的不充分灌溉模式,具有精准灌溉、施工简便、防冻融、远程自动化控制等特点,使植物成活率达85%以上,养护费用较人工养护节约了30%以上,从而引导生态系统实现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彻底打破该区域生态恢复“一年生、二年荒、三年死光光”的技术瓶颈,为后续类似高原生态脆弱地区铁路生态恢复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案例。
中铁八局承建的拜珍特大桥横穿桑日县天然防护林,常有珍稀动物活动林中。为减少施工对天然防护林的影响,项目部将原计划6米宽的临时便道优化为3.5米,有效节约了临时用地量和临时林木移栽量;为防止野生动物误入施工区域造成伤害,项目部每隔100米设置一条野生动物通道,保障了野生动物能够穿过施工区域到河边饮水、栖息繁衍;在拜珍车站风沙治理工程中,项目部累计扦插红柳条887万株、栽植旱柳4.59万株,并配备了水肥一体化微灌系统,植物成活率基本上达到了80%,有效破解了拉林铁路沿线风沙治理难题。
林芝朗县盛产核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里的一棵核桃树每年能够带来2到3万元的收益,可谓十分珍贵。中铁二局在朗县冲康车站施工过程中,与当地村民和朗县政府沟通、制订方案,对影响工程建设的20余棵千年核桃树进行保护性移栽,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担当奉献书写新时代篇章
面对雪域高原上的种种挑战,中国中铁人继承和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建设精神,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用担当奉献书写了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张亚军是中铁建工拉林铁路站房工程项目党支部书记,48岁的他已经三上高原。对于高原工作的不易,张亚军比任何人都更有感触,但在接到拉林铁路建设任务时,本打算在家陪孩子参加高考的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西藏。
“项目选址的地方名叫孜热村,四面环山,现场除了回填好的场地什么都没有,水也不通、电也不通,物资运输还十分困难。那段时间,大家只能睡在帐篷或者车里。”张亚军回忆刚到项目的场景时说,“作为一名参建过青藏铁路的‘老人’,同时又是项目书记,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必须要把青藏铁路拉萨站‘党员先上’的精神带到拉林铁路林芝站。”
拉林铁路50%以上的标段都有隧道,隧道内经常会有积水的情况,有的隧道内积水甚至会没过膝盖。测量员们为了寻找点位、定测吊柱,在寒冷刺骨的水中一泡就是五六个小时,这便是中铁电气化局90后测量员张腾和同事们的工作日常。“我们最担心的还是感冒。有时候大车在隧道内施工,导致小车进不去,我们只能背着很重的设备赶路,几公里的隧道跑下来,经常会大汗淋漓。隧道内外有十几度的温差,很容易感冒。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感冒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我们都特别小心。”张腾介绍说。
“我想,总得有一些后浪,奔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进的动力是期待着拉林铁路能够早日全线通车,结束藏东南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也期待便捷的电气化铁路,早日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去更多的繁荣与安康。”张腾的话道出了千千万万拉林铁路建设者们共同的心声。
铁路建设大军铺就幸福路
“铁路建设大军来了之后,通过施工便道、便桥、便隧永临结合,我们村的渡船只好进历史博物馆了。”林芝市米林县江中村村主任朗嘎说。
长期以来,江中村农牧民们出行全靠牛马和摩托车,生活生产物资则全靠渡船跨过雅鲁藏布江才能转运过来。中铁十局进场后,先后打通施工便道15公里、修建便桥4座,达到了基本的通行条件。2016年9月底,项目部又打通了江北交通隧道,增设修建绕村便道约16公里。便道、便桥、便隧永临结合,累计花费3000多万元,彻底解决了江中村、扎村和单噶奴觉村3个行政村及周边1000多农牧民的出行难问题。
谈起拉林铁路带来的变化,江中村村民乔达瓦很是激动,“2015年我的两个孩子都上大学,家里负担很重,项目部知道后给了孩子们3000元助学金,还安排我到项目部打扫卫生、处理生活垃圾,每月给我开2000元工资。现在我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生活条件好多了!我心里由衷感谢中铁十局。”
“拉林铁路让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道路修通方便了,大家还通过参与修铁路,挣到了很多钱,村里有十几户村民都购置了小汽车。我要继续带大家学技术、继续支持铁路建设,跟着他们去干川藏铁路!”江中村的边巴次仁爽朗地说。
江中村的变化在拉林铁路沿线并非个例。中国中铁所属单位在拉林铁路建设过程中,注重吸纳当地劳动力、传授劳动技能、解决就业问题,并通过多种惠民举措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助力藏族人民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拉林铁路通车后,有效改善沿线地区居民的出行条件,结束了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实现了西藏各族人民群众“坐上动车去拉萨”的梦想,对于助推旅游业再攀新高,带动西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